浙江省體育局新聞發言人談“浙BA”和全民健身
2025-08-21 08:16 來源:
今年是浙江深入實施文化建設“八項工程”20年,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《有請發言人》欄目推出特別策劃《潮涌之江 文興浙里》,生動解讀浙江如何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,加快建設高水平文化強省,持續寫好“八項工程”這篇大文章。
一票難求,“浙BA”何以點燃浙江?地少人多,運動場所如何實現增量?體育文化建設,為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?本期節目邀請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毛根洪,跟大家聊一聊“從浙BA看體育不止于賽場”。
問:“浙BA”從預選賽到城市爭霸賽,時間不長,但熱度很高。這狀況體育部門有料到嗎?
毛根洪:既在意料之中,又在意料之外。在意料之中是因為浙江籃球底子在。意料之外有兩方面:一是票房,早前籃球賽事不會一票難求;二是“賽事+”,除去籃球賽事,還加入旅、文、農、商等元素。群眾的創造力無限,后續還誕生了“樓BA”,三人制籃球等各種形式的衍生比賽。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,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出來以后,增長空間很大。
問:“浙BA”憑什么攪動了大家的熱情?
毛根洪:從群眾體育賽事品牌來說,籃球在浙江的基礎很扎實,是普及度最廣、參與人群最多的運動;其場地數,以及整個運動鏈供應也十分充分。這些年,浙江籃球賽事已經形成體系化,“浙BA”也從賽事體系中應運而生。在球場供應數方面,僅諸暨一個縣級市就有2300多片籃球場,全省有55000多個籃球場。
問:“浙BA”賽事之外,體育部門最關注什么?
毛根洪:我們想把“浙BA”辦成全域嘉年華、全民狂歡節。在球場外,推廣一些群眾體育項目,小朋友都可以來體驗。“浙BA”是場文旅盛宴,是“美食大餐”,也是科技窗口——這些因素融合以后,能產生綜合效益。
像“浙小體”外語能力很強,會二十四種語言;“宇大嘴”的方言能力很強,對主場、客場球迷來說,聽他們的解說有了更多樂趣。
問:浙江在全民健身方面,如何滿足群眾需求?
毛根洪:浙江群眾賽事有個體系。有四年為一周期的全省體育大會,今年在臺州舉行第五屆;新年迎新登高、大運河的“走運”,還有踏青、賽龍舟,到“88全民健身日”,再到冬季運動,從時間跨度上覆蓋全周期。
人群方面,有幼兒體育大會,也有面向婦女群體的排舞、廣場舞等賽事,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賽事。
但和老百姓增長的運動需求相比,還不夠豐富。體育部門還可以為群眾打造更多讓大家嗨起來的運動載體。
問:目前,浙江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經超過3平方米。浙江如何實現運動場所增量?
毛根洪:今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里有“兩個1萬”,系體育部門牽頭。
一個“1萬”,是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1萬個。浙江土地資源不豐富,在增加體育場地過程中,要發揮山水資源優勢,把體育鍛煉場地和山水資源結合起來。比如,建設了“環浙步道”近萬公里,還把綠道串起來;“金角銀邊”,就是在城市、鄉村,利用高架橋下、公園里、小區的架空層等,建居民身邊的健身場地。
另一個“1萬”,是1萬場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。
兩個方面串在一起,一個更好地解決去哪兒鍛煉,第二個更好地解決全民健身有樣板。群眾有比賽看、有樣板、能參與,能更好地提高群眾健身興趣。
問:如何讓更多高質量體育運動,融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?體育部門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創新舉措?
毛根洪:從全民健身角度看,“老三篇”還是要做好。健身去哪,還要解決;怎么樣科學健身,力度要加大;健身的賽事體系,還要更完善,群眾可參與的賽事還要更多。
從賽事經濟這個角度也要繼續努力。一方面,賽事經濟能為觀眾帶來更多高水平賽事的觀看享受;在賽事舉辦過程中,也會促進體育部門把群眾性賽事辦得更好。
全民健身要達到一個什么目標?有句話叫:“人人愛體育、人人會體育、處處可體育、健康靠體育”。最后要從全民健身走向全民健康,并為群眾生活帶來樂趣。
來源:浙江發布
編輯:汪小天
審核:孫昭
終審:葉飛